從市場數據來看,約有15%的消費者在進行集運服務時,曾遇到被拒絕運送危險品的情況。這些情況通常涉及液體、氣體或某些化學品,例如清潔劑、香水、煙花等。根據2022年《跨境電商報告》的數據,這類商品的退運率大約為8%-12%,這也反映出集運公司對於危險品的管控較為嚴格。
具體而言,集運公司在處理此類產品時,會根據商品的性質和目的地國家的規範來決定是否接受運送。以某些大型國際集運公司為例,如DHL、FedEx等,這些公司在運送涉及危險品時,會要求寄件人提供相應的安全文件、標籤及包裝要求。根據2023年《國際運輸安全規範》的要求,運送鋰電池的費用通常會比普通商品高出20%-30%。此外,運送時間也會因為額外的安全檢查而有所延長。
在台灣,根據《貨物運送條例》的規定,集運公司需要遵循相關的危險品運輸規範,不同種類的危險品對應不同的處理方式。以2023年為例,涉及易燃液體的包裹,根據規定必須經過特殊包裝,並由經過認證的物流公司處理,否則可能會面臨罰款或扣押的風險。
一些集運公司也提供專門的危險品運送服務,但這些服務通常價格較高,且需要更多的處理時間。根據《集運物流服務市場報告》的數據,提供危險品運送的集運公司僅占市場的7%左右。這類服務通常會包括專業的包裝和額外的保險選項,以應對運送過程中的風險。
總結來說,集運能否運送危險品,取決於所選擇的集運公司及其政策規範。消費者在選擇運送危險品時,應事先了解相關法律法規,並選擇能夠符合安全要求的集運公司。欲了解更多集運服務的具體信息,可以參考集運網站。